开头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如今的少林寺,为什么铜臭味越来越浓?
方丈竟然成了董事长,买地建楼还开发网游,甚至传言要上市!
从我开始记事时,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功夫电影,少林寺都是“天下第一名刹”,然而现实中的少林寺,早已不是远离世俗之地,而是变得越来越“现代化”。
作为少林寺方丈的释永信,更是在天眼查里面,被扒出竟然拥有18家企业控制权!
少林寺的产业链也非常复杂,从武术学校到佛教用品、旅游、文创、餐饮、服饰、药品,甚至还有专门的网店“少林欢喜地”。
总之,不管吃的用的,高端的低端的,少林寺啥都干了。
啧啧啧,名利手中攥,佛祖在心中。
谁能想到,寺庙的尽头竟是生意经,哦不,是经济学啊,不知道佛祖知道了,是该哭还是该笑...
少林寺版图有多大
可能大家不知道,少林寺商业版图,究竟有多大?
多年来,在方丈释永信的主持下,少林寺不仅重建了法堂、钟楼、鼓楼等,还成立了“少林武僧团”进行全国巡演。
2002年,少林书局成立,随后出版《少林功夫》、《少林功夫文集》等书;2003年,少林药局成立,并先后推出少林出品的活络膏、灵芝茶等药品;同年,少林寺授权网络游戏《少林传奇》
2008年,少林寺上线淘宝店“少林欢喜地”,售卖商品包括修禅练功用品及迎合年轻人的创意物品等。
在2022年,少林寺更是以4.5亿元购买了郑东新区的一块地,准备进军房地产...
不仅如此,少林寺还做起了海外生意,比如遍布全球的海外少林文化中心有近50个,门下洋弟子多达300多万人。
而且在国外,少林寺可不是单单赚香火钱,而是以会员制的形式,按小时收会费,吸引了众多少林功夫爱好者。
少林寺在国外有多吸金?据英国《卫报》报道,少林寺每年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,其中三分之一归寺院所有。
除了这些有形资产外,少林寺的无形资产也很多,比如少林寺申请的商标竟已超过700个,涉及少林禅茶、少林素饼、出版公司等各种生意...
不管吃的用的,高端的低端的,啥都干了。
可能有人会问了,既然少林寺赚了那么多钱,理应就不要在游客身上打主意了吧?
但实际上并非如此,不管是大钱还是小钱,都要占一杯羹。
不仅门票钱分三六九等,卖香也是明码标价,最低400元一炷,然后是1300元、2600元、3900元不等,最高价位是10万元一炷。
正所谓,佛前一跪三千年,佛说一平三万元,我佛慈悲,不度穷鬼。
如此看来,少林寺左手佛经,右手生意经,两手抓得确实溜!
释永信本人
当然了,如今少林寺庞大的产业链,都离不开背后的“操盘者”—方丈释永信,外界更喜欢称其为“少林寺CEO”。
1981年春天,由李连杰主演的武侠片《少林寺》正式开机。
同年,16岁的刘应成,初中毕业后到嵩山少林寺出家,拜少林寺方丈释行正为师,法名永信。
彼时,少林寺虽然有1500多年的历史,但是在建国之后,昔日气势早已荡然无存。
以至于《少林寺》在拍摄的时候,少林寺因为年久失修,寺内寺外杂草丛生,荒草都有一人多高,最终剧组只拍了若干镜头,其他大部分的拍摄都在外地拍摄。
但尽管如此,《少林寺》上映后票房大爆,国内公映时的票价只有3毛钱,结果却创下1.6亿票房的惊人纪录。
电影不仅带火了李连杰,也带火了少林寺。
六年后,少林寺行正方丈圆寂,释永信正式成为少林寺住持,全面负责寺庙工作。
跟之前的主持不一样,释永信有很强烈的鲜明特点,或者说有很强的商业头脑,面对日益增长的习武之人来到少林寺,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。
比如早在1996年,释永信就给少林寺申请了域名,上传到官方网站上的《易筋经》和七十二绝技吸引了超过10万的日均点击量。
那一年中国的人均GDP是5000多,一台电脑是一万多。
后来又重建法堂、钟楼、鼓楼等,为了进一步提高了少林寺的知名度,还成立了“少林武僧团”进行全国巡演。
正是在释永信的不断努力下,少林寺的名气越来越大,规模、影响力与日俱增,甚至达到了建寺以来的顶峰。
2009年开始,少林寺更是多次传出要在资本市场上市。
少林寺有稳定的收入,每年数亿是有的,如果加上一个好的旅游公司开发,想要继续做大根本不是问题。如果上市,至少能够融资上千亿的规模。
然而对此,释永信出面解释,“少林寺永不上市。”不上市,这是少林的底线,也是少林发展的“原则问题”,而原则必须坚守。
即便如此,在他的领导下,少林寺商业版图不断扩大。
开武馆、卖药、建少林武僧团、写杂志,拍电影,开淘宝开网店,卖周边文创,甚至开直播...走到哪里,都能听到少林寺的吆喝声。
和尚越来越不像和尚,反而像销售。原来和尚还可以这样当!
正所谓,近处的僧人红光满面,高处的佛像却日渐黯淡。
这波骚操作下来,越来越让人看不懂,不禁要问:这还是原来的少林寺吗?
对于这个问题,释永信曾在采访中阐述过原因:” 我希望透过现代化商业经营的理念,能更有效地弘扬佛教文化,能让更多人来参与佛教的建设“,“和尚也要吃饭”诸如此类的。
结尾
对于少林寺从事一些商业活动,到底是好还是不好,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但我觉得吧,举办商业活动不是坏事,但至少得穿着袈裟念经,脱了袈裟才去经商吧。
佛门本是六根清净之地,说好的四大皆空,但如今完全变了样,寺庙成了企业,方丈成了法人,佛法难免也就变了味。
不知道如果佛祖看到此情此景,心里是什么滋味?
关键词: